NY_T 2812-2015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
ID: |
B2D2047043074BDDAAA500E614C40259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57 |
页数: |
10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,B04 NY,中华人民共和0 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812—2015,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,Technical code for the collection of tropical crops germplasm resources,201570-09 发布2015-12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,NY/T 2812—2015,刖 R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农业部农垦局提出,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李琼、田新民、李洪立、何云、洪青梅、胡文斌,I,NY/T 2812—2015,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、引种及征集的术语和定义、收集对象和收集方式,本标准适用于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,GB/T 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,GB/T 12404单位隶属关系代码,NY/T 1737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试种鉴定技术规程,3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,热带作物 tropical crops,只能在我国热带或南亚热带地区种植的作物,主要包括橡胶树、木薯、香蕉、荔枝、龙眼、芒果、菠萝、,咖啡、胡椒、椰子、油棕、槟榔、剑麻、八角等,3.2,种质资源 germplasm resource,栽培种、野生种以及利用它们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,如果实、种子、苗、根、茎、叶、花、组织、细,胞等,3.3,引种 introduction,从异地引入的作物种、变种、类型、品种等种质资源,经试种鉴定,筛选出适宜者为当地农业生产和,科学研究利用的过程(参照NY/T 1737) 〇,3.4,征集 acquisition,国内通过国家行政部门或从事种质资源研究的组织协调单位,向省(市)或科研单位、种子公司发通,知或征集函,由当地人员采集本地区(本单位)的种质资源,送往指定的主持单位的活动,4收集对象,4. 1实物资源,种子、种苗、离体材料及标本等实物,4.2信息资源,有关实物资源的共性特征、个性特征、图像等信息,1,ny/t 2812—2015,5考察收集,5. 1工具,照相机、GPS等电子设备,砍刀、枝剪等采集工具,卷尺、卡尺等度量工具,标签、工作记录本等记录,工具,自封袋、保鲜袋等包装工具,标本夹、标本浸渍液等标本制作工具,5.2 数量要求,数量因作物而异,在不破坏原生境的前提下,根据种质类型和收集部位的不同,收集足够的资源,最,大限度地满足保存、科研、育种的需求,5.3 采集号,由年份加2位省份代码加全年采集顺序号组成,5.4 考察收集程序,5. 4. 1准备工作,5. 4. 1. 1确定考察收集地点,考察地点应重点选择作物分布中心,尚未考察的地区,具有珍稀、濒危种质资源的地区,种质资源损,失威胁最大的地区,5. 4. 1.2制订考察计划,确定目的和任务,制定考察地点和路线,根据5.1准备相关工具并做好经费预算等,5. 4.1.3组建考察队伍,根据考察计划,组建专业的考察队并进行系统的培训,5. 4.2收集步骤,5. 4. 2. 1 采集,采集种子(种苗)或其他离体材料,5. 4. 2.2釆集编号与信息收集,将采集材料按5. 3进行编号,记录该种质的信息资料(见表A. l)o省、市、县名称按照GB/T 2260,执行,单位名称参照GB/T 12404执行,5. 4. 2. 3图像采集,采集种质的生境、植株以及花果等图像信息资料,5. 4. 2. 4安全存放,将采集到的实物和信息等资源安全存放,5. 4.3材料整理,5. 4. 3. 1种质材料整理,核对每份实物资源的采集号与数据采集表的记录是否一致,将种质材料和标本分类放置,并列出清,单备用,5. 4. 3. 2信息数据整理,整理考察收集中填写的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数据采集表、文字和拍摄图像等资料,统计各项数据,5. 4.4资料归档和建立数据库,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有关文字、图表等资料,均应立卷归档。所有资料均应规范、准确、完整地输入计,算机,建立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数据库,并输入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系统,5. 4.5种质繁育,将收集到的种质带回实验室或苗圃进行繁育,5. 4.6考察总结,2,NY/T 2812—2015,撰写考察报告,总结本次考察的心得和收获,5. 4.7考察收集注意事项,参见附录B,6国外引种,6.1 引种途径,赴国外考察引种或委托他人从国外收集并带入国内,本文件主要指前者,6.2 引种数量,同5. 2,且与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数量一致,6.3 引种号,由年份加4位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组成,如“20140001”,6.4 国外考察引种程序,6. 4.1准备工作,6. 4,1. 1确定引种目标,熟悉和掌握引种目标国家、单位的资源情况,确定种质目标及其所属单位或个人,6.4.1.2 制订引种计划,根据引种目标,制订引种计划和经费预算,6.4,1,3 组建引种队伍,组建专业的考察队并进行系统的培训,6. 4.2引种步骤,同5. 4. 2,信息数据的收集见引种信息收集表(表A. 2),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GB/T 2659执行,6.4.3 材料整理,同 5. 4. 3,6.4.4 检疫,对国外引……
……